聯系人:南京兆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電話:025-84931058
傳真:025-84931078
郵件:njchonon@163.com
地址:南京市江寧區創研路266號麒麟人工智能產業園5棟615室
網址:http://www.b2kill.com/
作者:匿名 來源: 發布:2015年9月7日 修改:2015年9月7日 所屬分類:行業新聞 訪問統計:1032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用電量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火電裝機增速不降反升,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近來,電力行業發展結構矛盾和供過于求問題已逐步由局部現象演變為全國性的問題,一方面棄風、棄光、棄水問題未得到緩解,另一方面,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用電量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火電裝機增速不降反升,火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造成能源系統效率的大幅降低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火電裝機增速過快是根本原因
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僅同比增長1.3%,增速同比回落4個百分點,東北和中部用電量均為負增長。而上半年火電新投產2343萬千瓦,同比增長55%,各地火電項目核準開工步伐加快,核準在建規模達1.9億千瓦;痣娎眯r數同比降低217小時,預計全年火電利用小時數低于4500小時。
預計到2015年底,火電裝機規模將達到9.6億千瓦以上,若按火電正常利用小時5000~5500小時測算,火電已存在9600萬千瓦~1.7億千瓦的裝機閑置,投資按照3800元/千瓦造價計算,形成了3600~6500億元的投資浪費,尚不包括配套電網投資。
新能源盡管也保持較快的裝機增速,但裝機規模與火電相比仍然較小,發電量替代效應尚不明顯。上半年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211億千瓦時,如果這部分電量全部由火電來發,僅可提高22小時的火電利用小時數,說明新能源發展并不是降低火電利用小時數的主要原因;痣娮陨硌b機增速過快才是導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總體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棄風、棄光、棄水的深層原因之一。
電源總體規劃缺乏統籌
根據國家能源局網站公布的信息,上半年全國風電棄風電量1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1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2%。從目前的情況看,棄風加劇的原因不僅僅是裝機和電網之間不匹配的問題,也不僅僅是火電機組調峰能力不足的技術問題,更主要的是電源總體規劃缺乏統籌、系統運行管理效率不高。
火電裝機規模過剩日益嚴重,導致火電自身博弈加劇,并對新能源消納空間的擠占現象日益突出。很多地區火電項目以熱電聯產名義上馬,或現役純凝機組以供熱改造名義增加發電量降低調峰能力。
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存在調度機構為保障火電年度發電量計劃和大用戶直供電交易的完成,以犧牲新能源上網電量為代價,優先保障化石能源電量收購的現象。
以東北地區為例,據悉,近幾年國家均未安排吉林、黑龍江的風電新建規模,東北風電建設速度逐年放緩。2015年上半年,東北三省僅投產風電30萬千瓦左右,而同期新增供熱火電機組200萬千瓦,加上紅沿河一臺112萬千瓦核電機組投產,棄風問題急劇惡化,棄風率由2014年9%上升至上半年22%,其中吉林棄風率更是高達44%。
須嚴格控制不必要的化石能源增長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能源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用電需求進入減速換擋期,這為我國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實施能源轉型戰略提供了難得的“窗口機遇期”。
從歐美等國發展歷程看,工業化階段伴隨化石能源的大規模開發,使全球能源供應和氣候環境承載巨大壓力。歐美發達國家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后,能源消費趨于平穩,去碳和低碳成為其能源發展的主要特征。目前,德國、丹麥等國家已進入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存量替代階段。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能源消費增速放緩。目前,我國已具備實施可再生能源對化石能源的增量替代的產業基礎和條件。為避免我國長期鎖定在化石能源發展路徑上,在“十三五”期間應保持可再生能源規;鲩L,同時必須嚴格控制不必要的化石能源增長。
“十三五”時期,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戰略的關鍵是要妥善處理煤電與可再生能源在規劃、建設、運行等方面的關系,加強電力系統統籌優化,加快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要控制新增煤電規模。在“三北”等電力過剩、風電消納非常困難的地區嚴控新建火電項目,尤其對熱電聯產項目要嚴格把關,并加大對風電清潔供暖項目的支持力度;做好地方規劃和國家規劃間的銜接,禁止地方在規劃外建設煤電項目,對已列入規劃但尚未啟動的煤電項目,根據最新形勢重新評估和布局;鼓勵發展抽水蓄能、有調節能力的水電和燃氣電站承擔電力尖峰負荷。同時,通過需求側管理和需求側響應機制降低旋轉備用率和煤電需開機規模。
二是轉變煤電的市場定位和盈利模式。在目前煤電規?傮w過剩、抽水蓄能等靈活調節電源占比仍然較低的情況下,仍需要煤電承擔系統輔助服務。應鼓勵引導煤電實施技術改造和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機組調峰能力。從技術上,對現役熱電廠加裝儲熱鍋爐,增加其調峰能力; 從管理上,完善火電最小技術出力的核定辦法,加強熱負荷在線監測和供熱機組調峰能力的動態評估,提高熱電控制水平。對于已投產的火電機組,為維持其合理收益、鼓勵其承擔調峰的積極性,應盡快研究實施兩部制電價政策,并結合電改加快建立輔助服務市場,形成包括用戶在內的全網共同補償分擔機制,以充分滿足可再生能源調峰運行需求,為可再生能源運行消納留足空間。
上一文章:內蒙古核準17個火電項目
下一文章:大唐托克托:最大火電廠的節能降耗改造
南京兆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蘇ICP備13007643號
南京兆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3007643號